黑龙江是一个多水的省份。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接壤。一年有将近半年的寒冷冬季。西有嫩江,东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南有松花江、牡丹江。大的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莲花湖等,整个黑龙江省大江纵横,支流密布,与三江湿地和嫰江湿地一起,构成密密麻麻的湿地水网,水产极其丰富。 黑龙江人因鱼的种类太多,编了一句话,叫“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好懂易记。 其中又以“三花五罗一岛子”为上品。
鳌花,学名鳜鱼,黑龙江鳜鱼因水质无污染,且冬季漫长,生长缓慢,故肉质细白鲜嫩。“松籽鳜鱼”驰誉省内外。
鳊花,学名长春鳊。黑龙江鳊花最大个体1公斤左右,肌肉中含脂肪10—13%,肉嫩味鲜。
鲫花,野生江鲫,黑龙江鲫花一般300-500克左右,背部银灰色,体侧有褐色斑点,体扁呈梭形,肉味鲜美。
哲罗,冷水鱼中的大型肉食鱼,且冬季不停食,个体大者三、四十公斤。鱼肉用来包饺子、汆丸子、烩鱼片。
法罗,又名三角鲂,体形与鳊花相似,比其略宽,呈菱形。最大个体5公斤重,其肉脂多味美,最宜做汤。
雅罗,别名华子鱼。一般体重750克,大马雅罗重1000克。鲜鱼易腐不宜远销。
胡罗、铜罗,均属小型鱼,形不成捕捞量。因其个头小,肚皮薄容易腐烂,不到江边难得品到,所以格外珍贵。
十八子
十八子,并不止“十八”这个数,十八只是形容其多而已。
岛子,又叫白鱼,学名翘嘴红鲌。在南方,太湖白鱼是华东淡水鱼中的佼佼者。黑龙江的白鱼以兴凯湖白鱼最为有名。清蒸白鱼,是黑龙江人接待客人的当家菜。
七里浮子,学名鲟鱼,最有特色的是七里浮子的骨刺都是脆骨,连鱼头都能全部嚼食。四川麻辣火锅传到黑龙江,黑龙江人就把七里浮子往锅里放,不是麻辣火锅了,成了麻辣鲜火锅。
牛尾巴子,学名乌苏里鮠。外形象嘎牙子,但比嘎牙子大许多,用酱焖牛尾巴子下饭,美的很。
鲤拐子,就是鲤鱼。体重不足1斤的俗称鲤拐子。
草根棒子,就是草鱼,学名鲩鱼。
鲫瓜子,就是鲫鱼,学名银鲫。在黑龙江人眼里,这鲫瓜子好。四两半斤,易于烹调。鲫鱼炖豆腐,更是下饭的好菜。
鲢子,学名白鲢。鲢子多刺,因而用来煨汤的多,有的人干脆只喝汤,不吃鱼,把汤炖的浓浓的,往里下豆腐,下白菜,反把鱼捞出来扔了。
嘎牙子,学名黄颡鱼。嘎牙子好,可做法只有一种,酱焖。其它任何做法,都会破坏嘎牙子的形状,得到乱七八糟的结果。因为这嘎牙子的肉细嫩之极,即使酱焖,也得先将酱汤熬开,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收汤以后,也得小心翼翼地将鱼铲出。否则,就成了一锅鱼酱。
鲇鱼球子,学名鲇鱼。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这鲶鱼,在黑龙江最普通的做法,就是炖茄子。特别是农村。热炕头上盘腿一坐,炕桌上一大盆鲶鱼炖茄子。小酒盅一端那个美啊。
狗鱼棒子,即黑斑狗鱼。是淡水鱼中生性最凶猛的肉食鱼,除了袭击别的鱼外,还会袭击蛙、鼠或野鸭等。因肉味极佳,也成为钓鱼的好对象。
柳根子,学名拉氏鳗。小不点,干炸、炖汤、酱焖都可以,最好做鱼酱,配小米水饭,一绝。
船丁子,学名蛇鮈。大小和模样和柳根子相象,吃法也相象。川丁子产量大。大江大河里有,小溪小沟里也有,捕捞容易。
斑鳟子,学名黑龙江鮰鱼。
黑鱼棒子,黑鱼。
青根棒子,就是青鱼。
黄姑子,学名银鲴。
红眼瞪子,学名赤眼鳟。
麦穗子,学名麦穗鱼。
山鲤子,学名东北鳈。
葫芦片子,也称葫芦子,学名黑龙江鳑鮍。
沙姑鲈子,学名葛氏鲈塘鳢。
红尾巴梢子,学名拟赤梢鱼。
花里羔子,学名花羔红点鲑,冷水鱼类珍品。
七星子,日本七鳃鳗,俗称八目鳗、七星子。
还有白漂子、紫泥肚子、细鳞子、刁子等。
另外还有几种鱼,并不包含在三花五罗十八子里面,但也很有名气。
鳇鱼,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
大麻哈鱼,是鲑鱼的一种,它不仅肉味鲜美,鱼子更为名贵。它的鱼子比一般鱼子大得多,直径约7毫米,色泽嫣红透明,宛如琥珀,营养价值极高,是做鱼子酱的上好原料。
重唇鱼,俗称虫虫,一斤能卖到一百多元,可见其珍贵,重唇口极鲜美。
怀头,又名怀子头,形如放大了的鲶鱼。
细鳞鱼,名贵冷水鱼,肉肥美,目前已近绝迹。
山鲶鱼,著名的淡水冷水性底栖凶猛性鱼类,学名“江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