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五味子

人生有百味 得五味足矣

 
 
 

日志

 
 

人才流动看林区兴衰  

2011-10-11 10:49:52|  分类: 关注林区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一个地区的兴盛和衰退从人才的流动上可见一斑。从开发至今,大兴安岭林区经历了三次人才的流入和流出过程。

三次人才流入:

第一次是开发初期。上世纪林区开发之初,首先流入的是林区以外生计艰难的普通居民,他们为林区开发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国家政策下的复转军人和干部,他们是合格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最后是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是林区人才的真正精华。

第二次是开发中期。主要是支边的青年和分配的大学生。他们为林区开发进程的加快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埋下了资源枯竭的隐忧。

第三次是改革之初。一批渴望“淘金”的外地人和大学生来到林区。他们中的许多人如今已经成为企业的老板和中层管理者或是技术骨干。

在人才大量流入的年代,林区的辉煌不需要用语言和数字来描述,仅从自治区的计划经济会议上就可见一斑:那时候坐在前排的必定是呼伦贝尔人,那时的呼伦贝尔被称为呼老大。

三次人才流出:

第一次是改革之初。改革之初虽有不少外来人到林区淘金,同时林区也有大批中青年人在下海大潮的召唤下走出林区闯世界,他们许多人凭本事创业,如今已是小有成就。

第二次是世纪之交。这时候走出去的多数是中层管理者,或者说他们是借改革之机把自己的口袋装的满满的腐败分子,为了逃避追究,纷纷提前离岗退休卷着细软走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现在居住在从连云港往北的沿海各城市及京津塘地区。

第三次是最近十年。这时候走出去的以教育、卫生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导致了林区多个层面的人才断层。同时走出去的还有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导致林区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劳动力资源匮乏。

人才大量流出导致的林区衰败从人口上可见一斑。相关数据显示:某林区县城人口已经从世纪之交的43万锐减到如今的32万。许多林区小镇空置的房屋比比皆是,大街上看到的老人已经不比青年人少。同时低保人口最多时曾达8万,占林区小城人口的25%。虽然最近几年的招商引资流入了一些人才,但他们的聪明才智没有用在企业发展上,而是用在了研究政策的漏洞和如何利用当地优惠政策上,从而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把沉重的环境污染包袱留给当地。这些人在理论上是人才,在道德层面上他们与人才的标准相去甚远。

  评论这张
 
阅读(422)| 评论(1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